「輕型飛機」跟「戰鬥機」的不一樣~談行前訓練的必要性

這一屆的訓練已經開始了三個月,當我們看見這些學生學習、訓練、準備的過程,我們的心裡充滿了喜樂。過去幾個月從學生的口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,『我不會[知道] 我 [不知道]的事』,除非有人告訴你。這也就表示學生在訓練之後,開始「知道」他原本「不知道」的知識和觀念。這句話不只是在學生口中聽到,當我們看到不同的教會跟牧師,開始了解以前對跨文化宣教不知道的事情的時候,就帶來給我們很大的鼓勵。–>看看牧者推薦影片

 

世界上仍存在一些沒有機會見證福音、沒有門徒、沒有教會的語言族群,他們被列為未得之民是有原因的。這些族群通常都是在艱難的地方,準備要把福音帶去給他們的福音使者,需要有健全的訓練。如果宣教士只準備學習當地的官方語言(沒有要學第二個母語),或是打算用翻譯來教導,也沒有計劃要建立教會,這樣的宣教方式跟我們在這裡所講的任務是不一樣的。

 

但是,如果我們的目標,是要在還沒有聽過福音的語言族群裡建立教,那麼對於行前訓練的要求,必須要變成更高。

 

「超輕型飛機」v.s.「戰鬥機」的訓練

在很多的國家,包括美國,一個平常人可以買輕型飛機,不需要有駕照就可以操作飛行。這些的飛機通常都是叫「超輕型飛機」,通常很小、很輕、速度不會太快,很容易操作。那些想要享受飛行經驗,又不想花大錢的人,這些超輕型飛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但是如果你在軍隊裡擔任軍機的飛行員的話,你需要至少六年以上的訓練才能夠駕駛一台戰鬥機。因為戰鬥機飛行員的責任大很多,所以很自然地需要有絕對、嚴格、認真的訓練。

 

我擔心現在教會送了很多「超輕型飛機」的駕駛,到世界上最困難的未得之民裡面去服事,但是幾年後看到宣教工場上的壞結果,我們反而沒有認真的去檢驗原因。允許我跟大家分享三個為什麼行前訓練重要的理由,而這個理由對每一個有宣教異象的教會,跟想要委身在宣教的人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1. 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做跨文化建立教會的宣教士。

當我研究了一些空軍訓練的數據之後,我被提醒,軍隊不會接受每一個對飛行有意願或是興趣的人。軍隊的標準有年紀(高低的上下線)、有教育水準、有健康指標,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要求。當我們聽到軍隊這樣要求的時候,我們會認為理所當然,不是嗎?當我們把捍衛國家的責任托付給這些軍人,我們對他們的要求本來就應該更高。

 

但是,當我們檢驗現今跨文化宣教數據的時候,我們看到一個很不一樣的情形。我要誠實的說,並不是每一個願意走出去、愛主耶穌基督的人,都適合做跨文化宣教士。有很多對未得之民有負擔的人,他們缺乏了一些重要的技能跟能力來完成任務。那我們要如何檢驗呢?只有一個嚴格的行前訓練才能在差派宣教士之前有一個篩選。當有一些人因為訓練的檢驗,而發現他們並不適合做長期跨文化宣教士的時候,這個不是壞事,我們應該讚美神!我們寧願在投入大量資源、禱告、差派這些人出去之前,能夠有一個好的量尺,把不適合的人留在本地。當一個不適任的宣教士在工場上面對挫折,甚至造成的問題,整個退場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。透過一個為期10個月的訓練,在差派前做一個檢驗,是相當值得的事情。

 

並不是所有想要成為宣教士的人都適合做宣教士。這個應該是我們都能夠理解,甚至是期待的情形。在我們回應大使命的熱情的時候,我們更應該為了這個困難的任務,做更完整的訓練、篩選跟裝備。

 

2. 「行前訓練」跟「工場訓練」非常不一樣

當我提到宣教訓練的時候,我常常聽到的回應是,「他們會在工場上有訓練」。不論是語言的學習,或是宣教機構策略的訓練,很多跨文化宣教的訓練都被放在工場上面。這樣訓練的方式最大的問題是,當我們已經身處在跨文化的環境時,我們會面對極大的壓力、缺乏整全的訓練(因為資深的宣教士在工場上都還有別的事工),還有馬上要看到結果的壓力。我們為什麼不在差派之前,在本地就有一個更完整的訓練呢?

 

目前宣教工場的趨勢是,很多從好的教會、好的神學院畢業的宣教士,到了工場常常被迫使用建立在「速度跟倍增」的宣教策略。當面對這些有問題宣教策略的時候,這些剛到工場的新手宣教士常常沒有辦法分辨好壞。這個原因有兩個:第一、在他們出發之前,並沒有針對宣教工場上的策略有精準的教導與裝備,所以本身無法明辨。第二、這些策略上的訓練,通常都是宣教機構長年使用的策略。當新手宣教士聽到「我們一直都這樣子做」的時候,沒有人要在一開始造成問題,所以就安靜的接受許多沒有聖經根基的策略。

 

一個好的行前訓練,必須要把現今宣教工場使用不同的策略,從聖經的眼光來做檢驗。這些聽起來好像沒有問題的策略,需要清楚的被檢驗,到底是不是建立在聖經的教導上面。並不是每一個奉耶穌的名的策略都是好的。有些是好的,有些需要調整,也有一些不好的。任何要長期到跨文化工場服事的宣教士,需要有行前訓練,在出發之前對這些的策略有清楚的認知與了解。

 

3. 特殊的裝備跟能力,需要特別的訓練。

一個讓我很欣慰的宣教趨勢是,現在有更多的教會把宣教的主權拿回來,在地方教會裡面就開始裝備宣教士。宣教機構(包括Radius)有他們的需要。但是沒有一個機構應該取代教會在宣教上面的地位。大使命很清楚的是給教會,不是任何其他的人或是機構。

 

但是同時,沒有看到一間教會有足夠的經驗跟能力能夠教,語音學、深度文化分析、如何教養宣教士的孩子、跨文化的福音預工、語言學、高度壓力下的婚姻跟孩童教養、苦難神學、或是如何在一個有限制的國家建立一個有誠信的身分平台。這些並不是地方教會能夠提供的訓練。這些特殊的裝備與技能需要有特殊的訓練。如果我們要完成大使命,把福音帶到世界上沒有機會聽到的語言族群的話,這些特殊的技能是不可缺乏的。

 

除了這些特殊的訓練以外,一個年輕人宣教的心志是需要被檢驗的。一個有效的行前訓練應該要檢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、團隊互動、婚姻或是單身的生命,以及自律能力。訓練的目的不是要給一個簡單的「通過」或是「失敗」,而是能夠讓教會知道他們準備要差派的人,在這些重要區塊的成熟度,讓教會在差派之前能夠做一個完整的預備。一個有效的行前訓練一定要跟地方教會合作,絕對不會取代神所託付教會的責任,但是同時擔當及一些特別訓練的責任。

 

我們只有靠神的恩典才能夠完成大使命。唯有當教會能夠體認到特別訓練的重要性時,教會能夠更有效地差派宣教士。宣教的浪潮開始的時候,我們更應該要注重行前訓練跟宣教士的篩選,把適合的工人送到未得之民的地方!

作者:Brooks Buser (RADIUS International)


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 簡介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