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調的力量

親愛的朋友們與夥伴們,平安:

感謝你們對 Radius Asia 的支持、代禱和同行。你們所參與的,不僅是差派工人至禾場,更是提供他們能夠「堅持到底」的裝備與力量,使他們能完成主的託付。

在跨文化中建立健康的本地教會並造就門徒,是一條漫長的路:必須願意深入人群、融入文化,並學習與當地人一同生活。這是一項緩慢但穩固的工程,不僅需要堅韌的心志,更要學習不住地忍耐等候。

從 2019 年至今,Radius Asia 已訓練了五屆畢業生,超過 40 位學員已經在全球不同的禾場上忠心服事,大部分進入未得之民的語言群體中開展福音事工。上個月,我們迎來了第六屆學員,有 40 位滿懷熱情的年輕人與家庭,開始接受裝備。他們的目標很明確:在不曾聽聞福音的地方,建立健康的當地教會。

如果你問這些畢業生和學生們目前的生活,他們的回答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。因為,幾乎每個人都會說他們正在對抗一種「單調、無聊」的感覺。然而,這正是宣教士必經之路,並非失敗的標記。畢德生牧師(Eugene H. Peterson)形容這是一種「恆久專一的順服Long Obedience in the Same Direction」,恰巧總結了宣教路程的樣貌:持續而忠心的工作,才能結出甜美果實–門徒訓練和生命改變。

每天學習語言、適應新文化,並在社區中建立信任…就這樣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的確令人感到單調且乏味。然而,正是在這些看似平凡的時刻,宣教士的毅力才能被鍛鍊,影響力也因而悄悄地建立起來。跨文化宣教的訓練不僅僅是裝備技能,更是品格的塑造。因為學習語言、融入一個新的文化、並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關係,是一段艱辛又漫長的過程,需要長期的委身。

為什麼擁抱「單調」是必經之路?以下有三個原因:

1.語言的掌握,需要耐心與反覆練習

當一個宣教士在東南亞某小鎮,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。見一樣的人、聊差不多的話題,要多久他才能聽懂一些單字?又要多久才能聽出背後真正的意思?要花多久的時間觀察和相處,才能了解當地用語和語調細微的差別、以及透過非口語訊息所傳遞出當地的世界觀?

學語言沒有「得來速」的方法。在 Radius,每天學生都要花數小時進行語言訓練,專注於音調、語法和發音的細節。我們深知,要有效傳遞信息,不能只停留在基本的寒暄,必須達到流利的程度,能夠深入探討信仰和生活的議題。

這是個緩慢且需要十足耐心的過程。宣教士需要不斷反覆的練習,並且能夠謙卑地被視為願意學習的「菜鳥」,最終才可能流利地使用當地母語傳講信息,福音才能真正觸及人心。

2.日常的存在,勝過英雄式的曇花一現

想像一下,要多常去同一家餐館,才會開啟跟老闆的對話?要吃多少次一樣的餐點,店員才會記住你?又要花多久時間,你才能用當地語言問候他們?這聽起來枯燥,但在禾場上,這正是建立信任的方式。RA刻意將訓練地點選在台灣中區,周遭充斥來自印尼、越南、菲律賓移工的文化群體,正好讓學生模擬未來身處禾場環境將面對的挑戰:聽不懂的語言、練習多聽少說、並接受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“的這種感覺,更重要的是,透過一次次重複再重複,出現再出現,最終能在異文化群體中建立真誠的連結,傳遞福音。

3.堅韌的品格,比技能更重要

一講到宣教士,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“冒險”“異國風光”“改變生命“的畫面。這些精彩的時刻確實存在,但往往是特例而非慣例。宣教士的現實生活充滿平凡的片段:每天重複的對話、處理文化上的誤會,甚至單單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,建立信任的關係。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成就,將會隨著時間累積而有非凡的影響力。在RA我們了解預備宣教士進到跨文化群體中忠心服事,需要磨練心志和品格。雖然使命充滿緊迫性,但有時候慢慢來比較快。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完成神所託付不可或缺的特質。

保羅在羅馬書說:

「我們在患難中也是歡喜的,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,盼望不至於羞恥。」(羅馬書5:3-5)

 

我們邀請您,與我們一同為學生和畢業生禱告,求神的恩典與力量堅固他們,完成大使命的託付。再次感謝您支持和代禱,願主繼續使用祂的子民,將萬國萬民引領至敬拜祂的名。

陳維恩 牧師

Radius Asia 總幹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