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主日學老師跟宣教士有什麼不一樣?

在很多教會裡,主日學老師跟宣教士好像會被定位在非常【不一樣】的位子裡面。一個是在教會裡面照顧孩子,講聖經故事;另一個是要到海外未得之民裡面建立教會。感覺上主日學老師歡迎所有對孩子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們參與;宣教士則要求有特別的呼召與訓練。幾乎每間教會都有兒童事工,但並不是每一間教會都有宣教異象,差派宣教士…。

但是如果教會裡面很多的年輕的家庭生養眾多,通常教會應該就會超前部署,為兒童事工開始準備。如果在主日看到很多的嬰兒車,一個負責的教會團隊,應該就會開始為兩三年後的兒童事工主動的招募同工。我們不會被動地看一群孩子在教會沒有得到牧養,希望神突然變出兒童主日學老師,然後就把孩子們交給他們。

事實上,面對教會各樣的服事,無論是招待同工、小組長、兒童主日學老師…,我們都會積極地分享負擔,提供各樣的邀請、裝備…讓弟兄姊妹認識不同的服事團隊,以及他們如何接受訓練,成為事工團隊的一員,成全聖徒各盡其職。

但是通常在宣教事工上面,我們卻採取比較被動的方式。沒有教會會說:我們對宣教就是沒有感動,沒有負擔。但是通常我們會比較被動地,等待一、兩個弟兄姊妹對宣教有感動,我們再來討論如何用金錢跟禱告來支持他們。

我們一起來想像,如果我們用栽培同工、小組長、兒童主日學老師的態度,在教會推動宣教事工呢?


【由教會主導、培訓、邀請、執行】

就像我們會為兒童事工來作準備一樣,我們是否在教會也能夠為【宣教士的培育】超前部署?當宣教成為教會的核心價值之後,我們是不是能夠跟一些有潛力的年輕人說這樣的話:

"雖然我們不知道神的帶領,但是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宣教。我們在你的生命裡面看到愛主的心。好不好,在年輕的時候,我們邀請你開始為宣教事工來禱告?如果神開路,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走,栽培你走上宣教的路。"

宣教士的產生不會自然發生,我們也不應該把這重要的事工完全推給聖靈的呼召與感動。【大使命的責任:把福音傳到地極】是神託付給教會的重要事工,不是選擇題,是一個不可妥協、必須要做的事工。

在宣教士的生命裡面,後端很有可能需要跨文化訓練、工場機制、差會等等,但是宣教士的誕生地是從一個個地方教會開始。因此,教會對一個【不可妥協的事工】必須要有長遠的計畫。而這計畫的第一步,就是有目的地在教會年輕人裡培養未來的宣教士。

【沒有兒童事工的教會】與【沒有宣教異象的教會】

二十年前我在一個美國的華人教會擔任一個年輕的傳道人。當我還沒有孩子的時候,我其實並沒有太關注教會的兒童事工。有的時候教會有一些新家庭加入,但是過了一陣子因為教會兒童事工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,這些新朋友就離開了。我聽到一些這樣的回饋一開始不太懂,心裡有個問號,為什麼這些人不能委身在教會裡?但是當我兩個女兒一出生之後,我懂了。兒童事工對教會的年輕家庭是不可妥協的事工,不論是硬體設備,老師同工訓練,兒童主日學裡的真理傳遞,每一個都是重要的事工。一個沒有兒童事工的教會是不會有年輕家庭委身的。

我聽過一個韓國教會的故事。在韓國教會大復興,宣教運動開始的時候,當一個基督徒要委身在一個地方教會之前,他們會先問:這個教會有沒有差派宣教士,有幾個宣教士,對宣教的異象是什麼?如果沒有的話,這間教會的事工會被看成是不完整的。

在台灣雖然有很豐富的宣教歷史,但是現在宣教事工常常被放在教會的邊緣。沒有宣教異象的教會,跟一個沒有兒童事工的教會一樣,面對很大的危機。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都在尋找能夠把生命砸下去的事情,他們不是草莓族,也不是在尋找暫時的心靈寄托。我相信當教會重新高舉宣教的重要性,這會讓年輕人眼睛再一次的亮起來,因為他們看到一個比他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,更大的異象,更龐大的榮耀。

【主動/被動的差異:宣教是不是教會必需做的?】

以上說了那麼多,最核心的點就是:宣教是不是【必須】?每一個教會都會說,我們必須要有兒童事工。我的禱告是,所有的教會也會說,我們必須要有宣教事工。這意思並不是每個教會今天就要差派出宣教士,但是教會必須把宣教當作是一個不可妥協,一定要做的事情。在使徒行傳第13章,我們看到聖靈直接的把宣教負擔交給安提阿教會。聖經裡面所記載的並不是保羅跟巴拿巴自己的感動,而是地方教會對大使命的回應。

對於一個【不必要】的事情,我們一定會用【被動】的態度去處理。因為現在的生命太忙了,教會裡面有太多的事工,太多的需要。如果宣教永遠只是一個【好的事情】,那麼其他一樣好的事情也太多了,像宣教這種【低投資報酬率】的事工就會慢慢地停下來。但是對於一個【必要】的事情,我們很自然就會用主動的態度去面對。就像喝水吃飯睡覺一樣,這是我們必須去做的,我們也就一定會去做。我們對於【宣教必要性】的了解,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主動跟被動的態度。

宣教講員常常被邀請到教會,也被賦予的任務就是【挑旺年輕人對宣教的熱情】。但是普世宣教最需要的,不是把宣教【熱情化】,而是把宣教當做我們應該做的家事,把它【日常化】。我們肚子餓去覓食的時候不需要熱情,做我們每天應該做的事也不需要熱情。熱情往往因為時間而冷卻,宣教需要我們一天天的把它正常化,忠心地去完成大使命。

最近我在一個信息裡面講了一句話:【教會如果不宣教,這個教會是沒有未來的。】這句話乍聽下來非常的重,我也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這樣子表達,但是在聖經裡面我怎麼翻,我都找不到一個把宣教當作選項的教會。耶穌把大使命給我們已經快兩千年了,現在在這個世界上,還有很多沒有機會聽到福音的語言族群,他們的救恩是我們的責任。當我們投資在兒童事工上面,雖然照顧孩子很累,但是我們都知道兒童事工不是犧牲,因為我們投資在教會的未來。一樣的,宣教也不是一個犧牲,而是對一個永恆的委身,對教會未來的投資。讓我們一起走,來完成耶穌所托付給我們的大使命。

RA跨文化訓練中心

陳維恩牧師